从各类文件、书本作业到购物小票、快递面单,“打印”早已无形中成为我们生活场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近日,一家专业生产打印设备的企业容大合众(厦门)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容大合众”)向港交所提递表上市,越秀融资为独家保荐人。

据贝多财经了解,本次IPO对容大合众并非首次,其曾于2021年6月聘请国金证券为辅导机构,计划A股上市,但慎重考虑后于2023年4月终止与国金证券的合作,并决定不进行A股上市申请。

一年休整再战港股,却没想到招股书引发非议重重。

价涨量跌增长乏力 产能利用隔年腰斩

据招股书介绍,容大合众是一家业务遍及全球的自动识别数据收集(AIDC)装置及解决方案供货商,从事专门打印机、衡器、POS终端机及PDA的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由许氏兄弟许开明、许开河于2010年创立。

截至2023年末,容大合众提供超过100种标准型号的产品,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包括但不限于零售、教育、餐饮、物流、仓储、制造、酒店、医疗及环境行业,并销往了中国不少于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以及超过140个国家。

来自官网

招股书显示,容大合众的主要营收来源于其打印设备、衡器、POS终端机及PDA、配件及其他产品的销售。在2021年-2023年(简称报告期内),容大合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8亿、3.93亿和3.49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人民币2927.6万、3744.7万和2760.3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3.5%、22.8%、24.5%。数据直观显示了其营收与利润的下降。

据贝多财经分析,容大合众报告期内的增长乏力并不是无迹可寻。近两年,容大合众旗下产品都经过不同程度的提价,其主力产品打印设备的销售价格更是连年增长,报告期内,其打印设备销售单价分别为176元/件、187元/件、210元/件。价格上涨的同时,销量出现了下降趋势,2023年容大合众所有产品销量仅为214.7万件,相比去年同期整体下降了31.6%。

与销量不断下滑同时发生的,还有容大合众产能利用率的下降。在报告期内,容大合众打印设备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8.8%、49.6%、43.5%,衡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6.4%、52.6%和58.7%,POS终端机及PDA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0%、51.3%和34.6%。

可见,报告期内容大合众各产品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打印设备与POS终端机及PDA产能利用率都接近“腰斩”,产能闲置较为严重。在招股书中,容大合众称“我们一直在致力在产能方面发展竞争优势”,但现实却大相径庭。

股东万象:有人临阵而去 有人自产自销

招股书显示,许氏兄弟直接并通过厦门容信、厦门高立合众、高立众成等公司间接共同持股容大合众93.05%的股权,享有绝对控制权。其他股份由林桦楠、杨礼铁、光云科技、江苏展博、厦门成丰君华、厦门嘉熠君德等个人或公司持有。

据贝多财经了解,目前容大合众的股权结构早已经过几轮洗牌,在引进外部投资机构过程中,多位老股东减持套现或临阵而去。招股书显示,在2019年6月的股权调整中,杨礼铁向林桦楠以2.56元/注册资本转让其所持公司3.43%股权(对应70.42万元注册资本),套现18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股权转让的价格远低于半年前公司股权激励价格7元/注册资本。

无独有偶,在2021年7月,李程以102.53万元向许开河转让其所持公司18.9万股股份,股转价格5.42元/股,比公允价值19.53元每股低了72.25%,似乎出现了实控人低价回收股权的情况。

在容大合众2023年4月终止A股上市后,再次失去两名战略投资者。2022年10月,厦门壹佳颐、厦门上智联耀分别以3154.9万元、787.89万元的价格向厦门容信转让其所持公司全部143.88万股、38.15万股股份。不过,同时转让,价格却每股相差一块三,也耐人寻味。

除了来来往往的,容大合众还有一个“不离不弃”的股东。2021年4月,光云科技以600万元认购公司33.33万股股份,增资价格为18元/股,对应公司估值为5.46亿元。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光云科技持有容大合众1.07%的股权。

但在招股书中,光云科技也出现在了容大合众的前五大客户名单中。在报告期内。光云科技连续三年位列公司前五大客户,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604.8万元、1408.6万元、2986.8万元,占公司总销售额的比例分别为4.2%、3.6%、8.6%。

但在申报稿中披露公司关联交易时,容大合众并没有将上述交易归为关联交易。

分红赶超利润 身陷“套现”疑云

综合招股书的各项数据判断,容大合众并不是高枕无忧的状态,但又确实做出了一些“夜夜笙歌”的事情。

在报告期内,容大合众可以说是“债台高筑”,其银行借款分别为5766.1万元、1.1亿元及8676.1万元,平均利率为3.67%、3.57%及3.20%,报告期各期银行借款贷款产生的财务成本分别为110万元、200万元及230万元。

截至2024年3月末,公司仍有银行借款合计1.05亿元。其中,1年以内到期的有4899万元,1-2年内的有772万元,剩余4854.9万元为2-3年内到期。而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容大合众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599.5万元、2342.7万元及1514.1万元,同期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8.9%、63.2%及47.5%。

前方吃紧,后方却很“大方”。据贝多财经了解,容大合众已经连续四年分红。报告期内,容大合众已向股东宣派股息120万、500万、3500万,其中,其中,2023年分红金额超出当年净利润2760.3万元。结合持股比来看,大部分分红都进入了许氏兄弟的口袋。

除了大肆分红,在递表前夕,许氏兄弟还变相从公司减持套现了3000多万元。招股书显示,容大合众曾向厦门容信及许开明作出多项短期贷款,截至2023年末,厦门容信向公司贷款余额为3249.2万元。该贷款无抵押,按年利率2%-4.35%计息,还款期为1年内。

2024年3月,公司向厦门容信赎回366.7万股股份,占比总股本4.58%,这笔股权价值3248.96万元,正好与厦门容信向公司所借贷款相抵,这相当于,递表前许氏兄弟二人把其所持公司4.58%股权换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3248.96万元人民币、赎回股权后,公司对该部分股权进行注销,公司注册资本由8000万元减少至7633.3万元。

对于此类行为,前不久发布的“国九条”指出,将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其中强调,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监管,全面完善减持规则体系,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

同时,证监会于今年3月15日公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也明确,严密关注拟上市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严防严查,并实行负面清单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