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墨西哥火了,主要原因是特斯拉准备在墨西哥复制一座上海超级工厂,包括它的供应链体系。为此,特斯拉正在动员我们这边供应链企业前往墨西哥建厂。给人一种感觉,下一个抢我们制造业订单的越南是墨西哥吗?

有句话大家应该听说过“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这就是形容墨西哥困境的。但在我们和美国贸易摩擦爆发之后,距离美国太近反而成为了好事。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都属于北美洲,它们签署了北美自由贸易总协定,让墨西哥的工业品能够以几乎0关税条件下出口美国

除此之外,美国之前还出台了一些规定。这个方案给新能源汽车提供7500美元的补贴,但前提是新能源车以及电池组装、原材料采购和加工都必须在北美进行。

所以在墨西哥制造一辆新能源汽车再出口到美国,除了能省一笔运费之外,还能享受财政补贴,made in 墨西哥的性价比就和made in 我们 有得一拼了

关键来了,墨西哥工人成本是否比我们有优势呢?

我查了一下,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工人税后平均工资是786美元/月,折合约5600元软妹/月我们以魔都为例,工人税收平均工资是1619美元/月,折合约11500元软妹/月

这是两个首都城市的对比,如果拿二三线城市的工资金额对比也会更低。因此,我们工人的成本优势其实已经不强了,或许我们工人的技术水平还会强一些。

这几年,越来越多汽车厂、电池厂、汽车零部件厂去墨西哥建厂,这里面也包括我们的企业,比如这几天在传丢了北美订单的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花300多亿去墨西哥建厂不是最近的新闻,其实已经是一年前的旧闻了。只是最近新能源汽车又是被唱空,又是股价下跌,以前的老新闻都能当新的鬼故事

尽管我们在今年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但墨西哥其实也成为了世界第七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五大汽车零部件生产国

1、以后组合配置一定要有全球思维

在过去30年全球化时代,我们可以很容易参与到全球分工里。我们可以很容易把东西卖给美国,卖给欧洲,卖给其他国家。我们过去只需要配置我们这边资产,就可以赚到全球的钱,分到全球的蛋糕

但是展望未来,各国之间的不信任度增加,不光是我们和美国之间爆发摩擦,就是美国欧洲日本等之前同坐一条船的盟友也发生各种大大小小的摩擦。

说白了,就是我们以前给全球打工赚钱,虽然做的是毛利率极低的代工环节,很多都是赚辛苦钱,但是钱还是很好赚的。未来将是逆全球化,全球蛋糕做不大了,各国都想把肉烂在自己的锅里。虽然我们如今技术进步了,但钱反而不那么容易赚了。

以前我们的思路是买国内的锅吃全球的肉,那未来就只能是买各国的锅吃全球的肉。投资本质还是赚全球经济发展盈利增长的钱,终极目标没有变,只是手段变了。

而且我认为,今年一些事情的恶化程度甚至超出了我去年年底时候的预期,导致到今年国内很多行业的未来业绩预期都极度悲观,估值中枢一跌再跌,最终股价阴跌不止。相反,海外很多资产反而迎来了不错的涨幅。

2、国内失业率可能面临更多的问题

这其实很简单的逻辑,企业出去投资建厂了,厂出去了,订单出去了,资金出去了,但是人还留在本地

之前我只关心欧洲和美国的失业率情况,刚才去看了眼墨西哥的,没想到墨西哥的失业率(2.8%)比美国(3.7%)还要低。。

刚好今天乘联会公布了5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给大家更新一下数据。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7.3万辆,同比+59.4%,环比+11.5%。今年以来累计批发277.8万辆,同比+46.5%。5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58.0万辆,同比+60.9%,环比+10.5%。今年以来累计零售242.1万辆,同比+41.1%。

数据大家看一眼就行,最近股价波动跟业绩没啥关系,跟情绪关联度会高一些。现在基本没什么人在看数据了

最后再补充一句,这几天地产以及建材涨得比较好,特别是港股那些看着会破产的地产股涨得更多。主要就是在博弈政策出台,特别是昨天出口数据出来后,市场博弈政策的浓度就更高了。要不要参与博弈,看你们自己的认知

汽车这边我下午是看到一些政策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