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

端午时节,全国各地的龙舟都燥起来了。笔者所在的广州,更是龙船逐浪,百舸争流。

2023年6月17日,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时隔三年重启。在中大北门广场至广州大桥之间的珠江河段,125支龙舟队上演了一场久违的“速度与激情”。

说起来,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是广州传统龙舟赛事,源自1985年正式举行的广州龙舟竞渡赛,1994年更名为“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

这场赛事吸引了无数的目光,现场有“亚洲飞人”苏炳添鸣锣发令,有进行了40天备战的“房东队”,更有精彩纷呈的非遗表演……

浪花翻腾的龙舟赛,映射了岭南人的千年龙舟情结,更寓示着广州在新时代“赛龙夺锦”的坚定信念。

1

奋斗之城

龙舟赛的核心是“进取争先”,这一点,和广州的发展历程是一致的。

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先锋,是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在1978—1998年的改革开放上半场,广州其实并不领先。

当时,广州是轻工业重镇,“广州只会做点小生意,不会搞大工业”的言论一度让广州如芒在背。

沦落为一个区域二流城市,还是重新崛起?在这个关乎命运的问题上,广州选择了后者,开启了一场从轻工业向重型制造业转型的征途。

1998年,广州本田成立,从最初年产1万辆,到3万辆、6万辆、12万辆、24万辆,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广州走向了工业腾飞之路。

汽车之后,南沙的港口货运和船舶制造也随之而起,再加上石化工业和电子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就此形成,2004年,广州的重工业产值开始超过轻工业,成功完成了产业转型。

强劲的产业引擎加持下,2010年广州GDP达到10604亿,成为当时国内第三个、副省级序列里唯一破万亿的城市,国内一线城市的地位由此奠定。

2018年11月,全球最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之一GaWC发布了2018世界级城市名册,广州首次进入alpha(一线城市)级别,成功跻身世界一线城市序列。

广州的地位,是自己一步步拼来的。

遥想1949年前后,广州人口不足250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州常住人口达到1867万,已经是一个综合性门户城市。

从经济总量来看,广州更是从当初的不足3亿,增长到如今超2.8万亿,按可比价格计算,这比1949年增长了——

1870倍。

广州的峥嵘进阶路上,留下了一个个“敢为人先”。打响价格改革“第一枪”的城市、第一个创立农村股份经济组织的城市、第一个拥有出租车的城市、第一个拥有五星级酒店的城市……

近年来,广州在国家、广东省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中被赋予新的角色定位: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实验区、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立于时代潮头的广州,一直在乘风破浪,昂首向前。

2

制造之城

龙舟的前行,离不开桨叶的飞舞,离不开参赛选手的基本功。广州的奋进,同样得益于扎实的基础。

一直以来,广州都深耕制造业,建立了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产业链。涵盖电子信息业、电器机械业、石油化工业、服装纺织业、生物制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物流、钢铁等多个领域。41个工业大类中,广州拥有35个。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命脉,广州也一直在践行“制造业立市”。

除了传统制造业,广州很早就发力高端制造。早在《2020年Q3中国城市活力研究报告》中,广州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就超过了上海、杭州,从1919家增加至12000家。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城市创新指数报告(2022)显示,广州是一线城市中唯一研发费用连续八年稳定增长的城市。

此前《自然》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100强”里,广州正式晋级全球科研城市的顶级阵营,排在第10名。这意味着,全球主流科学界对广州科研能力的巨大认可。

这些数字背后,是广州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持续发力。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领域,广州已经走在了前面。

拿新能源汽车来说,你可能不知道,2022年广州汽车产量又是全国第一,其已连续4年居全国城市之首。时至今日,广州拥有12家整车制造工厂(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埃安、小鹏汽车、东风日产等),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产业链相当完备。

低调的“汽车第一城”之外,广州还在冲刺中国商业航天“第一极”。2023年初,中国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在广州南沙正式投产运营。作为航天产业“链主”,该基地将带动千亿级规模的宇航动力研发、卫星研发、火箭卫星测控等上下游关联产业链在南沙聚集。

时至今日,广州已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广州获得三席,后劲十足。难怪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

广州已经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最佳实践地之一。

3

开放之城

龙舟竞渡,全速向前的秘诀是团结一心、不断超越。对广州来说,开放是一条主线,她始终张开怀抱迎接天下来客。

凭借着天然的深水海港,广州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最为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

早在战国时期,广州地区便一直通过海运与中原地区以及南海部分国家有着航运往来。此后,从魏晋南北朝到明清,再到改革开放后,广州一直都是中国对外交流的桥头堡。

1983年,内地首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正式开业。40年来,它共接待包括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内的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还有广交会,其已经被喻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时至今日,广州汇聚了华南地区最多的外事机构,截至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广州开设了总领事馆,数量仅次于上海。此外,在穗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万家,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有300多家。

能吸引到如此多的外资,离不开广州对营商环境的建设。《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广州连续多年位居榜首。早在2019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家评价调查报告》中,广州的营商环境综合评分位居第一。

广州的这种包容开放,从另一个数据也能看到。《2023年毕业季调研数据报告》显示,年轻人的“首选工作城市”中,广州得到了15%的最高投票。在这背后,广州常住人口十年增加了597.58万人,非户籍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达50%。

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来广州?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其一,交通便利。广州是大湾区最核心的城市之一,机场客运吞吐量全球第一、地铁运营强度全国第一、单个高铁站客流量全国第一……

其二,医疗资源丰富。《广州市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简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广州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一共5550个。按照每10万人三甲医院的标准来看,广州高居全国第一。

其三,住房成本低。广州是四个一线城市里房价最实惠的,诸葛找房数据显示,广州的租售比排名19,不仅低于深圳、北京、上海,甚至低于郑州、洛阳等地。

更低的租售比意味着,在这个城市生活的人,能以更低的成本找到住所。难怪有人感慨——广州才是“打工人”的天堂。

4

尾声

龙舟是有传承的。

1983年,广州象岗山南越王墓出土,绘有龙舟花纹的“羽人船纹铜提筒”,印证了2100多年前广州已有龙舟运动。

广州的历史同样是一脉相承的。建城2000多年来,广州始终是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从未动摇。放眼世界,超过2000年城址不变的城市,只有雅典和罗马等少数几个。

1000多年前,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100多年前,这里是中国民主革命策源地;40多年前,这里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如今,这里是“中国智造”的前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时代,广州这艘“超级龙舟”,正在击鼓挥桨,冲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