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的经济发展中,侨居海外的华人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印尼这片土地上,祖籍福建、经营着针记集团(即Djarum集团)的黄惠忠(Robert Budi Hartono)、黄惠祥(Michael Hartono)两兄弟连续14年都是印尼首富,与排名第二的刘德光(Low Tuck Kwong)拉开了356亿美元的差距。兄弟二人在全球富豪榜上都名列前茅——在《福布斯2022全球亿万富豪榜》中,黄惠忠位列第64名,黄惠祥位列第69名。

黄氏兄弟以烟草起家,逐渐跨界至地产、银行、互联网等领域,如今他们的商业版图仍在扩大。

他们为何能蝉联印尼首富?针记集团如何逐渐建立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01

烟草起家

针记集团的起源还要从黄氏兄弟的父亲黄维源(Oei Wie Gwan)说起。1920年,黄维源随着父亲黄集仁离开福建,投奔侨居印尼爪哇岛的祖父黄兴祥。父子两人先是靠摆香烟摊为生,后又经营起一家鞭炮厂,后因为战争,鞭炮厂被迫关闭。

靠着之前的积累,黄维源花掉全部身家,在1950年收购了濒临倒闭的香烟厂NV Murup,将其改名为PT Djarum(即针记香烟厂)。印尼当地的烟厂不少,要将“破产”的香烟厂拯救回来并不容易。

黄维源根据“在烟叶中加入丁香,可以缓解胸痛”的土方,研制出了丁香烟,并用玉米皮卷制,不仅与市面上的烟草差异化,还节约了生产成本。同时,黄维源以丁香烟可以缓解胸痛为卖点进行宣传,很快就打开了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然而,1963年的一场大火,让针记香烟厂的主厂房全部烧毁,幸存的只有一家规模较小的分厂。由于悲伤过度,黄维源在这一年病重去世,还未大学毕业的黄惠忠、黄惠祥就此接手了家族生意,开始重建烟厂恢复经营。

黄氏兄弟接手针记香烟经营时,恰逢印尼重新发展经济。1968年,苏哈托当选印尼独立后的第二任总统,开始执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

彼时的印尼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与农业挂钩的烟草业快速发展。虽然有了更好的发展前景,但竞争者也相继涌现,黄氏兄弟带领下的针记香烟厂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彼时,印尼的香烟厂几乎都是手工制造,无法规模化生产。为了拉开差距,黄氏兄弟购买了国外的自动化生产卷烟机,从手工转成了机器生产。不仅规模得到了提升,香烟的品质也有了更好的保障。

从1972年开始,兄弟两人就将香烟出口到日本、荷兰、美国等国。1975年,针记香烟开始生产带过滤嘴的香烟,受到市场的欢迎。

在黄氏兄弟的带领下,针记烟草成为印尼第二大烟草公司。

02

多元化扩张

在以工业化为中心的战略下,印尼涌现了众多商业机会。火灾的发生,也让黄氏兄弟意识到,未来的发展不能仅靠单一的产品,企业发展充满着意想不到的风险。在兄弟两人的带领下,针记集团开始多元化布局,逐渐开拓新的商业版图。

1975年左右,针记集团进军电子行业。有资料称,黄氏兄弟花了30亿印尼盾兴建电视机生产厂,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送员工国外培训学习。1978年,工厂正式投产,开始生产黑白电视机。之后,针记集团逐步转向了彩电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的生产。

但让针记集团完成资本“跃升”的,还是黄氏兄弟对中亚银行的收购。

1988年,印尼颁布了银行自由化政策,金融业开始兴起。黄氏兄弟也对银行业十分感兴趣,亚洲金融风暴的发生让两人等到了机会。

彼时,印尼首富林绍良财富大幅缩水,其拥有的中亚银行出现大量挤兑情况,在1998年因资不抵债被印尼政府成立的重组机构以“保护中小储户”为由接管。4年后,印尼重组机构将中亚银行51%的股权出售给一家名为法灵多的投资公司。这家投资公司分别由美国对冲基金Farallon持股90.64%,黄氏兄弟控制的公司持股9.36%。资料显示,Farallon基金的主要业务之一是投资处于财务困境但有改善潜力的企业以及相对于潜在风险更便宜的垃圾债等。

这也意味着Farallon基金并不会长期持有中亚银行的股份。此后,针记集团多次增持,并在2010年成为中亚银行的控股股东。如今,中亚银行是印尼最大的私有银行,也是黄氏兄弟最大的收入来源。2021年,中亚银行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全球最佳银行”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印尼突然在1991年垄断了丁香烟的销售,这也让黄氏兄弟坚定了要多元化发展的策略。

除了电子产业、金融外,针记集团也涉足了商业地产。

2004年,针记集团拿下了大印尼购物中心综合配套项目30年的经营权,并花费2.42亿美元投资发展印度尼西亚酒店旧址。在针记集团的运营管理下,大印尼购物中心已经成为印尼最大的购物中心,是雅加达顶级购物中心之一。

如今,针记集团已经是一个涵盖多产业的综合性企业。资料显示,除了中亚银行外,针记集团还全资拥有Bank Hagakjta(厦嘉吉达银行)和HagaBank(厦嘉银行)两家银行,旗下子公司在印尼建设工业区、住宅以及办公楼。除此之外,棕榈油、橡胶业等,针记集团也有涉及。

03

新一代接班人

虽然黄氏兄弟多年蝉联印尼首富,但为人低调,鲜少接受媒体采访,网络上关于两人的报道并不多。

近年来为数不多的亮相是,黄惠忠为宣传羽毛球运动,参与印尼电视台综艺节目。黄惠祥则是参与了2018年的雅加达亚运会,与团队夺得了桥牌项目超级混合团体赛的铜牌。赛后的采访也是黄惠祥近些年唯一一次在媒体面前公开露面。

近年来,低调的黄氏兄弟虽未退休,但接班人已经逐渐走向台前。黄惠忠的长子黄志胜(Victor Hartono)目前担任针记集团董事局董事长,打理烟草等传统业务;小儿子Armand主要负责中亚银行的事项;二儿子Martin Hartono则管理着风险投资基金VC Global Digital Prima Venture(以下简称GDP Venture)。

资料显示,Martin Hartono在父亲的支持下,于2010年创立了GDP Venture,主要关注印尼的互联网领域。印尼近年来涌现的互联网独角兽背后,大多都有GDP Venture的身影。

2011年,GDP Venture投资成立了印尼的本地电商平台Blibli,如今Blibli已经成为印尼五大电商平台之一。去年11月,Blibli的运营商PT Global Digital Niaga成功在印尼上市,创下了印尼当年第二大IPO纪录。

2012年,GDP Venture又买下了印尼最大的社交网站Kaskus;2017年5月,投资东南亚互联网巨头SEA,5个月后,SEA登陆了纽交所。

除了这些企业外,在线旅游应用Tiket.com、超级应用Gojek和健康科技应用HaloDoc等,GDP Venture均有投资。

可见,眼光独到的Martin Hartono投资了众多印尼的互联网科技独角兽,也让以实体产业起家的针记集团在互联网大刷存在感。他本人也成为印尼的网红人物,被称为“雅加达网管”。

从针记香烟厂诞生到今年,针记集团伴随着印尼经济的重新起步,已经走过了70余年,其商业版图也逐渐拓展至印尼的各大重要行业。与其庞大资产相对应的,却是黄氏家族的低调。在新一代接班人的带领下,针记集团是否还能接着扩充版图,黄氏兄弟是否能继续蝉联印尼首富的位置呢?

作者 | Fanie

来源 | 鲸维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