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闻与盘面


周五终于小反弹一些,免得搞得周末心情太糟糕。由于微软在AI的横空出世,今天计算机板块继续大涨,咱们看看券商华丽的点评:

送你一个以一顶百且永不休假的办公助理,以《三体》中曲率引擎打比方:GPT-4的发布就像曲率引擎吹动了发丝,很多人还不以为意,但这已经意味着它驱动光速飞船已经不远了。一个新的AI时代将呼啸而过,不会为谁停歇。

周五盘后降准了,0.25个百分点。咱们之前说过,降准是个中性事件,所以,虽然这个时间点有些超预期,但别盲目的做利好解读。现在海外的幺蛾子不断出现,虽然很快被扑灭下去,但谁又知道,在这个多事之秋,再出现啥灰犀牛事件,都不让人意外。


二、房地产


聊聊房地产的情况。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23年1-2月份的经济数据,其中1-2月份,个人按揭贷款3495亿元,降了15.3%,数据不算好,但信号比较明显,楼市已经出现了止跌企稳的迹象。

比如说,1-2月份,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面积15133万㎡,同比降了3.6%;销售额15549亿元,降了0.1%。虽然还是在降,但降幅已经收窄,有了抬头的迹象。

1-2月份,房地产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669亿元,同比下降5.7%,下降幅度明显收窄。

销售跌幅收窄,房价首次上涨,房企拿地的力度上来了,企稳的信号很明朗,当然还远没回归到市场正常水平。

可以肯定,今年依旧是个宽松市,政策、信贷、货币这些都会继续宽下去,只是宽松程度不会超过去年,因为今年的市场比去年肯定是要好的。

不说买股票,纯粹说房产的话,纯以自住来说,现在算是出手的不错时机,但区域选择上一定要慎重,毕竟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三四线的房子不能随便买了,二线土地集中供应区域以及一些郊区,也不要随便买;老破小、老破大也要慎重,这些肯定是跑不赢大盘的。核心还是要买有人口流入的城市或板块,有后续接盘侠的支撑,房价才会坚挺。

至于房地产板块,我还是老观点,建材这种制造业的可以看看。


三、阅读


现在D这么火,其实视频和音频,有一个先天的弱点,就是信息密度很低。而相反,深度阅读,获取信息的效率远超过它们。特别是还可以选择快速阅读的策略,可以一目十行抓重点获取关键信息,直接提炼文章脉络思路。文字的效率优势,是视频无法代替的。

视频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扼杀了人的理性思维,无它,因为直观。具象的画面,往往会牺牲抽象的内容。

众所周知,人的思维分为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人脑与生俱来有一种惰性,只要能用感性思维应付,就不会调动理性思维能力。

视频作为一种更具象、更感性的媒介,更加讨好感性思维系统,是一种典型的被动吸收,看视频时处于大脑享受状态,被推着走。看视频的时候,就算情节有瑕疵,也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因为这时候,理性思考处于休眠状态,视频的本质就是逃避思考的。

阅读是典型的主动吸收,大脑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文字相对于视频,是抽象的,需要不断的结合上下文,不断的根据文字内容构建画面,这种是实实在在的“理性思维”,虽然“费脑”,但结果就是让你进入更深度思考。

相对文字阅读来说,视频浏览会让人的理性思考能力休眠,久而久之,产生惰性,思考能力下降,理性让位于感性,让人趋于情绪化。

所谓D化,就是信息的短视频化,深层次来说,是认知能力的退化。

就算中国没有诞生D,其它地方也迟早会出现D。其背后的算法,就是把“最容易上瘾的”内容直接推送到使用者眼前,短视频相比以前的媒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更容易上瘾”。一旦上瘾,久而久之就是中毒,人的注意力就很难集中,逻辑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会慢慢退化。

其实看D的初衷,不是想看D本身,而是想知道大多数人正在看什么,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事后回想,到底看了什么?脑海里一点痕迹都没有。

信息的传播方式,从文字,到广播、电影、电视,然后到网络长视频,最后到手机短视频,科学技术在进步,人的思考能力却在退化。

如今,传统媒体也在电子化,但说实话,电子化后的纸媒,早就不是以前那个纸媒,受限于手机屏幕容量和观众注意力的降低,如今,最长的文章一般也不会超过2000个汉字,这样短的文章,充其量,只是一种碎片化的情绪表达。

总之,还是要少看视频,多读书。

文中任何观点和建议不构成对证券买卖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和众汇富不对任何投资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或承诺。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