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层级的国际会议普遍已经“线下化”的当今,此次上合峰会却被印度搞成“视频会议”,其中隐含的地缘态势、甚至是某种“不确定性”风险,颇值得玩味。

日前,决策层视察东部战区机关时强调,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要坚持从政治高度思考和处理军事问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虽然这并非决策层第一次强调“外部风险挑战增大”,但此次在战区视察的讲话,仍然凸显出决策层对当前国际形势的“严峻判断”。

从“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这一“底线思维”的角度评估,下半年,中国周边的战略态势仍然比较敏感,相关国家“围堵”、在周边挑事的风险,可能有增无减。

需要强调的是,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大外交经营,中国逐渐在周边地区、一带一路沿线,构建了“更加紧密”的贸易/战略伙伴群,并借此缓冲、对冲美西方的围堵压力。

如今,美国也“回过味”了,眼见着贸易制裁大棒、科技封锁损招,并不能迟滞中国进一步“伟大复兴”,作为前殖民地宗主的老大帝国们,也重新玩起自己“更熟悉”的地缘博弈游戏

◆年初来华领了新年大礼包的菲律宾,近来不断在南海、仁爱礁搞事情;

◆从美国获得先进发动机制造技术转移、大笔企业投资订单的印度,转身就把上合峰会“在线化”;

日韩在科技、经贸,乃至政治层面突然“蜜月化”,失去造船业大单的韩国,化身为“北约兵工厂”;

◆海峡对岸,美国也不断插手、军售;

……

近来,中国大力度做好对欧工作,德法意西等主要欧洲经济体,相继“转圜”了其自身的对华政策立场,成果颇丰;但不能忽视的是,相较于“国家利益”意味更浓的欧洲大国,“意识形态明显更加亲美”的欧盟领导层,成了中欧关系的“新挑战”,中美在此大概率还要长期“互动”下去。

对美国而言,借助盟友的力量来扯皮,或许能够最大限度的分散“制度性竞争对手”的精力,与发展经济的注意力。

毕竟,中国地缘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做好一些事”;

而美国当前在中国周边的地缘目标是“破坏一些事”;

后者显然成本更低、也相对更容易。

从长期看,“麻烦制造者”终究不受欢迎。中国需要透过更加强劲的经济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需求拉动效应”,将更多的伙伴“整合”到“泛亚太产业链/供应链”当中,成为你中有我、我只有你的“经济共同体”,方能从根本上消除外部的“切割与挑拨离间”。

但在这个整合过程当中,“战略竞争对手”肯定不会闲着,“摩擦生热”的风险是逐渐提升的,这既要靠中国的经贸、外交软实力去弥合、对冲,关键时刻更需要军事/政治硬实力去“弹压”!

从这层意义上说,尽管双方会有更多的“沟通管道”,但类似此前“亮舰、斗机”的概率还是可能提升!

超120万亿人民币的GDP,以及日益增多的海外利益与合作伙伴,都需要更加富有“斗争精神与战斗力”的强力予以“呵护”。

如此,资本市场上“军工”的故事,就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