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CPI同比-0.3%,环比+0.1%。12月PPI同比-2.7%,环比-0.3%。虽然同比增速还是负的,但负的速度略微收窄了些。其中两个大类是下跌的,一个是食品烟酒,一个是交通通信

我们再看得细一些,食品烟酒里面的拖累项主要是肉蛋类,猪肉同比-26.1%,牛肉同比-6%,羊肉同比-5.7%,蛋类同比-7%。酒类虽然也有下跌,但同比-0.7%还不算大。不过市场还是很担心今年春节消费不及预期,部分白酒股仍在创新低。

交通通信里面的拖累想主要是交通工具,同比-5.4%,这个其实就是汽车了,汽车行业目前还在打价格战。

今天一早特斯拉就发布降价通知,Model 3焕新版起售价降至24.59万元,降幅为1.55万元。Model Y起售价降至25.89万元,降幅为0.75万元。

今晚的文章主要就给大家随便聊一聊汽车行业价格战再持续下去可能引发的问题

前几天有朋友发过来一张图,里面详细罗列了世界各大车企的销量、营收以及净利润数据。挺有意思的,可惜只统计了上半年,等各大车企的财报披露出来,我再做一张全图。

前几天就媒体报道,2023年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国产汽车品牌借着新能源车新赛道崛起。然而摆在国产车面前的最大难题是,“没赚到什么钱”。

比亚迪在2023年上半年卖出125.56万辆汽车,但净利润仅有109.54亿。假设这109.54亿都是卖车赚的钱,那么比亚迪卖一辆车的净利润不过是8700元。用同样的假设计算方式,日本的丰田汽车卖一辆汽车的净利润高达17500元,德国的大众汽车卖一辆汽车的净利润也有15200元。

而再看国内新势力车企则基本都在亏钱,小鹏汽车2023年上半年亏了51亿,蔚来汽车2023年上半年亏了109亿,零跑汽车2023年上半年亏了22亿。理想汽车的成绩是新势力里面最理想的,2023年上半年赚了32亿。

这些数据告诉了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

销量并不等于现金

交付并不等于盈利

国内车企为了获取销量的不断增长,在短时间内推出比老车型更高性能更低售价的新车型。订单暴增,主要靠的是以价换量,最终结果是不赚钱甚至亏损卖车。

虽然消费者很开心,可以用低价买到高性能车型。但这是不利于我们的汽车行业发展,持续亏损,总有一天会把现金储备耗光,那就会有车企开始C员倒闭。

据媒体统计,2023年广汽本田、捷豹路虎、大众、沃尔沃、蔚来、通用福特、特斯拉、广汽三菱等数十家传统车企及造车新势力车企均进行了大规模C员。其中不少车企今年不止C员一轮,每次C员比例,少则15-20%,多则30%。这一趋势在2024年仍在继续。

虽然国产汽车品牌崛起,将日系、德系、韩系车企逐步驱赶出了国内市场。但换个角度看,外资车企离开我们这边市场,在短期来看却未必是一件坏事远离内卷的汽车市场,外资车企的业绩反而得到进一步改善

比如在榜单中的Stellantis集团已经基本退出我们这边市场了。它与国内合资的汽车品牌有标致和雪铁龙,这几年销量也不是很好。2022年Stellantis的CEO唐唯实干脆就宣布,降低国内市场的投入甚至可以把工厂停掉。

暂时来看,唐唯实是对了。当其他车企被国内市场拖进内卷的深渊,连特斯拉都要不断降价应对竞争,Stellantis集团的业绩反而创出了新高。

2023年上半年Stellantis集团卖出320万辆汽车,数量只有丰田的2/3。但净利润却跟丰田非常接近,差点就夺下2023年上半年最赚钱车企的宝座。

我们要知道,国产车这几年的快速崛起,其实是依赖政F补贴和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无论是认购了新势力股票的股民,还是参与了宁德时代定增的资金,或者是购买了新能源汽车指数基金的基民们,都有为国产车崛起做出贡献的。

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无法维持超高强度的研发,无法快速在新能源、智能化等新赛道换道超车,无法迅速修建大量产能,也就无法进行极低价的内卷竞争。

但再卷下去是有风险的,会出问题的。

大家还记得么,去年,大众入股了小鹏,奥迪想收购智己。国产车企在新能源赛道内卷烧钱的时候,外资车企在传统汽车赛道默默赚钱。掌握着充沛现金流的外资并不着急转型,它们可以等到国产汽车企业的现金流枯竭后,进行注资甚至收购,直接窃取胜利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