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加坡两个购物中心收购完成,领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00823.HK ) 成立了新加坡区域中心。7月20日,领展在其官方账号宣布,新加坡团队已正式入驻当地全新办公室。

几乎满租的物业经营表现,让领展领展信心满满,正要在新加坡商业市场一番大展拳脚。

然而,领展在香港和中国内地的商业运营业务,却遇到了不小的烦恼。

日前,在大本营香港,领展就受到一群民间监察团体的联合“抵制”,缘因团体认为基金有意以连锁集团取代独立小店,并要求香港政府研究回购领展旗下商场物业及其他补救方案。
在7月19日的股东会上,领展不得不对此作出澄清,表示“赶绝小商户”全属误解,过去10年平均小商户店铺占60%。


01 香港:小商户or连锁店?

领展表示,小商户为旗下商场提供了更广泛的商户组合和个性,为了保持消费者的投入度,集团没有动机以普通的连锁店取代特色小店。
当有商户退租时,领展会寻找同业的替代经营者,但在偏远和老化的社区,一些年长的经营者选择在租约结束时退休,但与社区有同样情感联结的替代者很少,结果很多时或只能依靠连锁店。
领展又指出,如果新开的个人小店很受欢迎,领展可能会邀请户主扩展至其他商场,而这些商户可能逐渐成为“微连锁”企业。
尽管领展对“赶绝小商户”举动予以否认,但行内认为,即使是也不足为奇,作为一家基金公司,如何实现旗下商业物业得以长期有序经营,并获得良好的经营回报,才是领展首先要考虑的事情。
个体小商户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受经济波动影响大,往往容易出现资金周转难、流动性大等问题,导致经营压力激增,即使业主采取租金减免等补助措施,也无济于事。
过往三年,受困疫情和市场经济下行的双重夹击,消费客流的持续大幅下滑,加上租金压力,“难捱”的香港小商户们,只能无奈地纷纷选择结业。
为了保证较高的出租率,被评为五大“最不合作减租”业主之一的领展,也在疫情期间推出“纾困计划”,规模达数亿港元,透过提供免租期、租金减免及准许分期缴纳租金等形式支援个别的中小型商户,最高减租幅度达到50%。
对比个体企业,大型连锁商户无论在资源上或者风险抵御能力都占据优势,即使遭受市场冲击,虽有损失但仍能维持生存,待冲击消失后,也具备更强的恢复能力,而且承租稳定性也较强,大大减轻业主的招商压力,因此也更受业主青睐。
当然,极具特色的小商户,能让商业物业不再千篇一律,还能进一步吸引更多人流,极有效打造商业物业差异化竞争力。
如今,随着香港与内地通关恢复,消费力持续上升,香港零售业逐步呈现复苏。面对逐渐活跃的消费市场,如何扶植小商户发展及成长,为旗下商业打造新的活力,从而持续提高市场竞争力,也是领展在商业运营中必须重点思考的问题。

02 中国内地物业经营瓶颈

与此同时,领展在内地的商业运营项目经营也遇到瓶颈。
较早前更有消息传出,领展正有意出售其在内地的7 个物业项目,包括 6 个零售物业项目和 1 个办公楼物业项目,据统计,该七个项目总收购价格约283.23亿元人民币。
根据领展此前披露信息,该7个物业项目由领展分别于2015年至2021年收购,分别为:北京2个,为领展购物广场·中关村与领展购物广场·京通;上海2个,为领展企业广场与七宝万科广场50%股权;广州2个,为领展购物广场·广州与广州天河领展广场;深圳1个,为领展中心城。
尽管领展对此消息予以否认,“有关报道并无根据”,但市场认为,这并非空穴来风。
近年,领展在内地的运营表现并不佳,出售相关物业资产,既能减轻经营压力,保证资产投资回报率,优化资产负债表。
根据领盛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年度期末业绩公告,中国内地零售、办公室及物流物业的租金收益同比减少9%,录得12.56亿港元。
领盛坦言,报告期间,中国内地零售业经营环境挑战重重,内地物业组合的总收益按年下降5.9%。物业收入净额下降9.8%,主要由于疫情于全年大部分时间持续恶化,导致收益减少。
此外,其内地物业估值约351.68亿港元,同比减少32.65亿港元,同比减少8.5%,按人民币计算,降幅为3.7%。其中,零售物业估值整体同比下降12.1%;办公大楼物业估值整体同比下降6.2%。
此外,截至今年3月末,领展负债总额增加155亿港元至657亿港元,负债比率进一步提高,由22%升至24.2%;净负债比率由20.7%下降至17.8%。而领展未提取的已承诺融资额度为100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73亿港元。
显然,这样的业绩表现并不能令投资人满意。
尽管今年以来消费产业整体维持弱复苏态势,但市场对消费力的持续性仍持谨慎态度。尤其当前我国CPI总体走势呈U型,CPI归零,PPI持续下跌,通缩风险似乎正在升温。
相关人士坦言,在通缩阶段,物价普遍降低,消费者支出减少,这将导致零售企业的利润空间受限。因此,生产动力或因此减弱,最终导致消费下滑和零售企业业绩下降。
可见,在经济预期下行和消费低迷的背景下,2023年中国商业物业的经营依然艰难。
也许正是基于对市场的悲观预判,让领展萌生了退意。

03 换道物流
此前领展内部人士曾透露,领展正有意加大对物流物业的投资布局,以此抵消零售商业经营不善对整体业绩带来的冲击。
近日,领展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王国龙亦公开坦言,领展在中国大陆运营的购物中心的复苏程度不如预期,住宅销售也较为缓慢,但由于电商增长,物流设施表现强劲。
从数据上来看,领展物流物业的经营表现确实让人欣喜。根据领展最新年报披露数据,在零售物业和办公大楼物业估值同比下跌的同时,物流物业估值整体则同比提高45.5%。
如若出售事项属实,领展在中国内地将仅剩下仓储物流业务。
资料显示,目前领展在中国内地共有5个仓储物流项目,主要布局在长三角(常熟1个,嘉兴2个)和大湾区(东莞1个,佛山1个)。
其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和佛山市的两座配送中心为领展于2021年收购,作价7.54亿人民币获得75%股权;2022年,领展以9.47亿元收购位于常熟和嘉兴的三个物流项目。
尽管当前拥有的物流资产规模较小,但领展正在寻求更多机会将其壮大,目前更已建立物流团队。
当然,这并不代表领展放弃零售物业及办公物业。
正如前文提及,领展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购入不少零售资产。其中,在上一财年,领展就完成收购三项位于悉尼标志性零售资产的50%权益,以及位于新加坡的两项市郊零售资产——裕廊坊(Jurong Point)和Swing By @ Thomson Plaza。
新加坡区域中心的成立,正是为了海外市场拓展需要,目的推动公司于新加坡及国际市场的扩张及发展。
领展方面表示,领展在新加坡的物业具抗逆力,在过去一个季度表现理想,人流量增加,几乎全部商铺已经出租。
海外市场的良好表现,亦有效冲抵中国零售物业业绩表现下滑所带来的幅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