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晚间公告,古越龙山发布公告称,经研究,公司决定自2023年12月10日起对部分五年陈及以下普通产品价格进行调整,提价幅度为2%-5%。此次涉及提价产品在2022年销售额合计为2.4亿元,平均毛利率为20.24%。

古越龙山在公告中指出,本次部分产品调价由于酒类市场竞争激烈及成本上涨因素,因此产品调价不一定使公司利润实现增长。

古越龙山上一次提价是在2022年初,当时提价的幅度在5%-20%。

近日,在白酒龙头茅台的率先表态之下,多家酒企也逐渐跟进提价策略。

10月31日晚间,贵州茅台时隔六年再度宣布提价;11月1日,泸州老窖宣布对三款不同度数的500ml泸州老窖60版特曲五码装经销商结算价进行提价;洋河也对其苏酒头排酒产品上调了30元。

对本次古越龙山的提价,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目前来说,公司体量太小,利润太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跟规模效应,现在去提价的话,风险非常高。“目前行业已经非常内卷了,此时涨价并不是一个科学合理的决定”。

古越龙山门店 吴典摄

业绩增长停滞

古越龙山是国内黄酒行业头部企业,也是中国黄酒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然而,在酒类主业方面,公司发展堪称停滞。

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3.43%;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增加2.11%,其中酒类产品销售总收入为11.17亿元,同比增长3.87%。

今年1月30日古越龙山召开的内部大会上,公司董事长孙爱保曾喊话,在酒类市场充分竞争、此消彼长的今天,我们必须树立“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理念。在他的要求里,个位数增长就是退,双位数增长才是进。

另外,公司也曾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力争2023年酒类销售增长12%以上,利润增长12%以上。

从目前的业绩情况来看,古越龙山离全年目标的实现还有较大差距。并且该业绩还是在公司大力营销下实现的,今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1.47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远超营收增速。

事实上,古越龙山的业绩颓势已经持续多年。

拉长时间来看,2019年-2022年,古越龙山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59亿元、13.01亿元、15.77亿元、16.2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亿元、1.5亿元、2亿元、2.02亿元。

不难看出,古越龙山2022年营收、净利均低于2019年水平,且去年全年营收、净利增幅仅为2.75%、0.7%,几近停滞。

作为龙头的古越龙山如此,也展现出了黄酒行业的不景气现状。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黄酒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01.6亿元,同比下降20.1%;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24.3%。这已经是黄酒产业继2019年短暂复苏后,连续三年出现销售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

孙爱保也曾无奈的谈到,他对黄酒又爱又恨,爱黄酒,是因为黄酒确实是好东西;而恨黄酒,则是为什么这么好的东西,却没有好的市场。

高端成效未显

在此困局下,古越龙山近几年高喊全国化、高端化、年轻化等口号,想要拓展其他市场,但效果却并不明显。

区域性发展一直都是黄酒企业们的痛点之一,尽管这些公司都多次提及要加速全国化脚步,但推进速度仍十分缓慢。

今年前三季度,古越龙山酒类业务在江浙沪地区的营业收入占比为56.9%,而与其并称“黄酒三巨头”的会稽山和金枫酒业,同期在江浙沪地区的营收占比更是达到了91.4% 、95.4%。

不仅全国化发展不利,古越龙山最为依仗的上海、浙江的销售也出现疲态。前三季度,古越龙山在上海的销售增速仅0.24%,在浙江的销售增速更低至0.01%,而这两地在公司酒类销售收入中的占比接近五成。

朱丹蓬提到,在黄酒全国化受限的情况下,所有黄酒品牌都在江浙沪发展,会形成“窝里斗”局面,这也会进一步蚕食各个品牌利润。

此外,高端化、年轻化也是公司近几年重点发力的方向。

比如,2019年,古越龙山推出1959白玉、国酿1959青玉两大战略新品上市,其中1959白玉版售价1959元/瓶,直接瞄准千元以上价格带,对标飞天茅台。

之后公司又相继推出古越龙山·只此青玉、鉴湖1952、状元红麒麟系列、女儿红桂花林藏、沈永和等高端产品,并放话要将“只此青玉”打造为核心大单品,全年力争销量4万箱以上。

古越龙山产品 刘星雨摄

但从结果来看,公司在高端化上的成效并不明显。

今年前三季度,古越龙山中高档酒实现营收8.01亿元,同比增长4.21%,营收占比为71.77%;普通酒营收为3.15亿元,同比增长3.03%,营收占比28.23%。

不过,尽管古越龙山中高档酒收入占比较高,却并不怎么赚钱。

前三季度,古越龙山销售毛利率为37.14%,不仅远低于白酒企业动辄70%、80%以上的毛利率,也低于金枫酒业、会稽山同期水平,二者同期分别为40.59%、43.56%。

拉长时间线来看,2019年-2022年,古越龙山中高端产品营收分别为12.03亿元、8.6亿元、10.96亿元以及11.05亿元,近几年中高端产品的营收也未见显著增长。